县市区动态
同心:纠治“三资”领域突出问题
同心县以“百日攻坚战”为统领,把农村集体“三资”管理突出问题专项整治作为纵深推进集中整治群众身边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工作的重点内容,围绕财务管理、经济合同、集体债务等重点任务,凝心聚力,集中整治农村集体“三资”管理领域突出问题。
聚焦问题“点”,真查实纠抓整改。县纪委监委立足职能职责,发挥“探照灯”作用,坚持问题导向,自查和抽查同向发力、协同发力,推进监督、办案、整改、治理一体发力,扎实开展农村集体“三资”管理专项行动。一是加强摸排清查。对照农村集体资金、资产、资源集中专项整治重点,通过实地摸查、宣传教育、对账销号等方式开展农村集体“三资”摸底核查、清产核资、登记造册、“挂牌亮身份”,全面梳理2017年以来各级各类扶持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资金投入企业、合作社、种养大户等获取固定收益情况,适时通报各乡镇(开发区)资金使用情况,对已到期的经济合同,由各乡镇(开发区)负责及时收回本金、收益,确保村级集体经济资金安全运营;对不按合同履行的企业(合作社),采取诉讼程序,依法回收。切实做到家底清、台账全、产权明,做到让资产“阳光化”、让工作“透明化”。二是加强自查自纠。围绕“集体资金、集体资产、集体资源、“两个责任”落实及群众反映强烈的其他突出问题”等5个方面,采取“自查自纠+督导抽查+以督促改”联动方式,督促财政、农业农村等7个重点职能部门深入持续开展自查自纠,第一时间建立任务清单、自查自纠台账并定期上报更新,及时查漏补缺,严格执行一月一督促、一月一上报、一月一整改“月报制度”。三是加强线索核查。对近年来查处的“三资”问题线索开展“大起底”,做到清仓见底。先后处置“三资”领域问题线索62件,立案10件15人,给予党纪政务处分13人,采取留置措施1人,组织处理15人。
穿好牵引“线”,凝聚合力促提升。县纪委监委立足监督职责,发挥“黏合剂”作用,进一步完善纪检监察机关和职能部门常态化协同机制,有效凝聚监督合力,强化统筹调度,协同配合,推动监督和监管同向发力,对专项整治跟进监督、跟踪问效,紧抓问题倒逼责任落实。一是健全监督机制。成立由县委、县政府分管领导任双组长的专项治理工作领导小组,坚持问题导向,先后组织召开村集体经济专职会计工作例会9次,逐项分析研判,反复研究部署,推动各部门、各乡镇形成信息互通、措施互补、成果共享的格局,凝聚职能部门、乡镇纪委、村务监督委员会、村级纪检员“各方力量”,确保问题及时发现及时治理、工作及时跟进及时落实。二是加强联合监督检查。县纪委监委牵头,专治办协调,农业农村局、财政局专业人员组成监督检查组,采取召开座谈会、实地走访、查阅资料等方式对全县12个乡镇142个行政村开展全覆盖式抽查复核,先后下发督查通报2期,督办函1期,工作提示函1期,督促化解村级债务243万元,追回资金3248万元。三是开展审计检查。聚焦农村集体“三资”管理存在的家底不清、台账不全、产权不明等问题开展专题会议,投入71万元委托第三方对全县农村集体“三资”情况进行全面摸排核查,县委组织部、审计局、财政局、农业农村局成立联合审计组,对全县农村集体“三资”管理情况进行全面审计,着力解决“三资”领域腐败和作风问题。
提升覆盖“面”,扎紧篱笆建制度。县纪委监委立足监督的再监督职责,充分发挥“前哨站”作用,通过建章立制、宣传教育、加大制度执行力度等堵塞漏洞,进一步规范小微权力运行,提高监管的针对性、准确性、时效性,夯实根基筑牢屏障。一是强化建章立制。督促职能部门重点从建章立制入手,建立资产管理等19项制度,制定“四议两公开”、农村集体“三资”管理、农村土地流转交易、农村小型工程及采购交易等6个流程图,推动干部“依制履责”、群众“看图办事”,扎紧制度笼子,有效防止村集体资产流失,从源头上预防基层微腐败。二是加强宣传培训。针对业务不精的现实情况,督促农业农村局在实操实训上下大力气,举办财务管理示范培训班,先后组织召开村集体经济专职会计工作例会4次,面对面讲解、手把手传授,深入学习“四议两公开”、农村集体经济组织财务管理等相关制度规定。三是加大制度执行力度。围绕“制度建设、固定资产、债权债务、经济合同、资源管理、壮大村集体经济、扶贫资产、清产核资、产权改革”等11个方面,县委、县政府、纪检监察及各乡镇各职能部门联合作战,督促违约企业在调解书约定的期限内,按时归还村集体资金,未按照合同约定按时归还村集体资金的通过法院调解、强制执行,同向发力护航“三资”清理、助力乡村振兴。(同心县纪委监委)